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當代經典劇本選讀
Selected Readings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Plays 
開課學期
104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鄭芳婷 
課號
TwLit1026 
課程識別碼
145 102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7 
備註
A1:文學與藝術
總人數上限:40人
外系人數限制:4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1TwLit1026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台灣當代戲劇文學發展蓬勃,各種原著劇本作品不僅持續拓展國人閱讀視野,亦翻譯為英、德、法等多國語言,在國際舞台上屢創佳績,豐富世界文學種類。戲劇劇本作為一種文學體裁,與散文、詩歌、小說等其他文學體裁相互映照、對話,亦拓展台灣文學形式與種類的視界。本課程擇選十餘種台灣當代經典劇本,介紹其創作脈絡、美學形式與所涉及的社會議題,並搭配國內外重要劇本賞析理論,使劇作文本、文學理論與社會關懷三者相輔相成。 

課程目標
藉由深度檢視台灣當代經典劇本、國內外劇本批判理論及相關社會議題討論,引導修課同學重思劇本文學的美學意義與社會價值,從中延伸對於台灣在地文化與歷史的認知與關懷,並增進對文化社會的美學辨析、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程參與為評分重要依據,無故缺席將予扣分。
2. 個人期中報告為口頭報告,每人20分鐘,成績為修課同學即時互評。
3. 個人期末報告包括:A.簡要口頭報告,每人8分鐘;B.書面報告,長度六頁(不含封底、摘要、圖表、參考資料),須符合MLA學術論文格式。1/15前繳交書面及電子檔至ceiba。
4. 每週課程結構包括:A.當週同學期中報告 B.課程講演 C.思想辯論與討論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(1) Austin, J. L.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. Cambridge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75.
(2) Spivak, Gayatri. “Can the Subaltern Speak?” Marx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. London: Macmillan, 1988.
(3) 林鶴宜《台灣戲劇史》台北:台大出版中心,2015。
(4) 馬森《台灣戲劇:從現代到後現代》台北:秀威資訊,2010。
(5) 孫惠柱《戲劇的結構與解構》台北:書林,2006。
(6) 紀蔚然《現代戲劇敘事觀:建構與解構》台北:遠流,2014。
(7) 紀蔚然《夜夜夜麻一二》台北:印刻,2003。
(8) 紀蔚然《無可奉告》台北:書林,2001。
(9) 陳玉慧《台灣文學音樂劇:海神家族》台北:印刻,2009。
(10) 魏瑛娟《蝴蝶書:西夏旅館 劇場顯影》台北:國家表演藝術中心,2014。
(11) 賴聲川《如夢之夢》台北:國家表演藝術中心,2013。
(12) 李國修《李國修戲劇作品集》台北:印刻,2013。
(13) 馬森《蛙戲》台北:秀威資訊,2011。
(14) 李喬《寒夜:寒夜》、《寒夜:荒村》、《寒夜:孤燈》台北:遠景,2001。
(15) 姚一葦《碾玉觀音》台北:書林,2012。
(16) 金士傑《金士傑劇本》台北:遠流,2013。
(17) 王墨林《安蒂岡妮》台北:身體氣象館,2013。
(18) 馬森《台灣戲劇:從現代到後現代》台北:秀威資訊,2010。
(19) 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《英美文學評論第20期:創傷與文學書寫》台北:書林,2012。
(20) 王安祈《水袖、畫魂、胭脂:劇本集》台北:獨立作家,2013。
(21) 許芃、鄭紫琳《姐夠甜那吸》未出版劇本。
(22) 徐堰鈴《三姊妹》台北:女書,2006。
(23) 周曼農《高熱103°》台北:女書,2009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程參與討論 
30% 
 
2. 
期中口頭報告 
30% 
 
3. 
期末口頭報告+書面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6  課程介紹
「探索台灣:劇本文學與文化研究」
議題討論:戲劇與文化研究如何交會?
 
第2週
9/23  戲劇文學的建構與解構
紀蔚然《現代戲劇敘事觀:建構與解構》(圖參)
孫惠柱《戲劇的結構與解構》(圖參)
討論主題:試論建構性戲劇與解構性戲劇的社會批判能力
 
第3週
9/30  台灣當代戲劇面面觀
林鶴宜《台灣戲劇史》(圖參)
馬森《台灣戲劇:從現代到後現代》(圖參)
田啟元〈毛屍〉《戲劇卷1》(圖參)
討論主題:台灣戲劇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優劣勢
 
第4週
10/07  台灣當代野台小劇場的前衛性
課堂播映:金枝演社《大國民進行曲》
討論主題:前衛實驗小劇場的自我解構之處為何?
 
第5週
10/14  女性主義與微性歷史
徐堰鈴《三姊妹》(圖參)
Michel de Certeau,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(Ceiba)
議題討論:日常戰術真的有效嗎?
新銳劇作家座談會 上
講座邀請:簡莉穎
 
第6週
10/21  (微)跨國主義與東亞政治抗爭王墨林《安蒂崗妮》(電子檔公布於課程網)
Shu-mei Shih and Francoise Lionnet, Minor-transnationalism (Ceiba)
討論主題:盡用主流資源之弱勢族群,是否真不能發聲?微跨國理論的弊病何在?
 
第7週
10/28  (老師出國開會,另外補課) 
第8週
11/04  宗教與儀式姚一葦《碾玉觀音》(圖參)
馬森《蛙戲》(圖參)
Victor Turner, The Ritual Process: Structure and Anti-Structure (Ceiba)
討論主題:試論宗教與科學之關係、中介儀式為僭越或封建?
 
第9週
11/11  「傳統戲曲的復甦與流變」
金士傑《荷珠新配》(圖參)
王安祈《水袖、畫魂、胭脂:劇本集》(圖參)
石光生《跨文化劇場》(圖參)
討論主題:跨文化劇場究竟是促進文化交流,或是一場收編式消費騙局?
 
第10週
11/18  「語言的轉向」
紀蔚然《無可奉告》(圖參)
周曼農《高熱103°》(圖參)
J.L. Austin,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(Ceiba)
討論主題:試論語言與能動性
 
第11週
11/25  新銳劇作家座談會 中
講座邀請:許孟麟、馮勃棣
 
第12週
12/02  「喜鬧、諧擬、嘉年華」
李國修《莎姆雷特》(圖參)
Mikhail Bakhtin, Rabelais and His World(Ceiba)
討論主題:諧擬真有批判效果嗎?
 
第13週
12/09  「後殖民發聲」
陳玉慧《海神家族》(圖參)
Gayatri Spivak, “Can the Subaltern Speak?”(Ceiba)
議題討論:從屬者真的可以發言嗎?
新銳劇作家座談會 下
講座邀請:吳政翰
 
第14週
12/16  「創傷、記憶與鄉愁」
黃心雅〈創傷與文學書寫〉
林摶秋〈高砂館〉《戲劇卷1》(圖參)
討論主題:創傷書寫對於集體或個人弱勢族群認同是否有所助益? 
第15週
12/23  劇本創作工作坊
學期總結與綜合議題討論:酷兒論述
在地劇場工作者座談邀請:許芃、呂筱翊 
第16週
12/30  個人期末報告呈現
 
第17週
1/06  個人期末報告呈現
 
第18週
1/13  期末議題討論與課程內容回顧